今天是     欢迎您来到九江三中!   
信息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处室动态 > 教务处 >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一堂充满亮点的好课
2013年4月14日 | 点击数:10392 | 【】【】【

 

一堂充满亮点的好课

 

——教学明星曹荣星老师示范课听后

 

 

   

    在九江三中20133月的教学开放周活动中,化学组教学明星曹荣星以一堂《化学能与热能》的精品展示课获得了化学同仁及兄弟学校来宾的一致好评。这是一堂多角度充满亮点的好课,让听课的我们深受感染和启发。

亮点一  精心创设课堂情境

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曹老师从生活实际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之间的关系,以自热饭盒、暖足贴、摇摇冰、暖宝宝等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又感兴趣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引入新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成功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这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亮点二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理念,

曹老师通过多角度的设问分组实验讨论等多种开放性措施,让学生真心实意的参与课堂。本节课中曹教师自始至终是一位心中有数的沉着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动手动脑动嘴的高度参与者。毫不夸张地说课堂中曹老师多角度多时段的提问和适时的追问完全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眼耳嘴脑手等各种感官,课堂的高效性无容置疑。

 

亮点三  贯穿落实了科学素养、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本节课以学生的分组实验探讨结果为主线,如使用手持温度计测量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等,通过实验,体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形成吸热和放热的概念,感受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不仅达成了本节课教学目标,教会学生理解掌握一些化学知识,感知能量转化,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能量守恒观; 还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学习,以及实验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述能力,特别注意到培养学生树立自主获取知识的态度。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曹老师还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既设计了基础性教学目标,又设计了开放性的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亮点四  大胆探索与打造开放性课堂 渗透学科思想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实验的开放性: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但是很难通过触觉感受到。因此本节课使用了温度计来测定盐酸与烧碱反应的放出的热量。通过数据的分析,学生能够充分感到实验精确性的重要性。在试验时,从各个角度考虑并分析如何减少反应中热量的损失。

    二是问题情境的开放性  本节课开放性问题不少,还有一些遇到问题时适时的追问都不只是有唯一标准答案的,学生可以畅游思维、各抒己见。略举几例。如问题一:请同学们认真思考自热饭盒与普通餐盒的区别。设计目的及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述,且得出化学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结论。如问题二:如何证明反应中有能量的变化。 设计目的与作用:让学生建立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不仅可以通过触觉来感知,还可以通过数据来说明。如问题三:可以从哪些角度判断一个反应为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设计目的与作用: 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该问题的讨论,引导学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等等。恕不一一赘述。

三是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本节课设计的理论和实验两部分活动,都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能从多个角度考虑和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理论部分,从微观角度(化学键)分析能量的变化,学生意识到化学中的能量可以通过定量计算。一部分学生是很容易得出相反结论的,所以曹老师精心设计与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再通过自主讨论与辨析得出正确结论。如此掌握的知识肯定是更加牢固。在实验部分,如通过测量中和反应温度的变化,少数学生只得出数据有变化,反应为放热反应。而对于思维能力强的的学生还意识到数据差异性和精确性对科学研究的影响。

 

亮点五  教学过程流畅,目标达成可谓一气呵成

本节课从一开始的情境引入到实验证明感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到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上升到理性认知及内化提升, 应用一环扣一环,步步深入,一气呵成,紧凑高效。

总之,曹老师的课不仅充分体现了学校提出的三三制教学,还大胆探索一些打造高效课堂的新路子,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曹老师的课亮点之处远不只于此,限于本人水平,不能一一道来。

                                                   

 

                                

分享到: 更多
网站首页 | 认识三中 | 校园快讯 | 处室动态 | 教育教研 | 德育经纬 | 招考快讯 | 三中党建 | 下载中心 | 校庆专题 | 创文创卫 | 用户登录

版权所有: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 赣ICP备06001545号

地址:九江市十里大道2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494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