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您来到九江三中!   
信息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中党建 > 党建动态 党建动态
九江三中组织党员观看《焦裕禄〉等8部影片
2014年4月6日 | 点击数:20853 | 【】【】【

    九江三中组织党员观看《焦裕禄〉等8部影片

 

按照《关于转发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观看〈焦裕禄〉等8部影片的通知的通知》(九群办字〔20142)要求,我校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好时间,及时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焦裕禄》《生死牛玉儒》《杨善洲》《第一书记》《吴仁宝》《永远是春天》《郭明义》《雷锋》等8部影片,并撰写观后感,引导党员对照先进典型查找差距与不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群众路线,坚决改进作风,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

 

烟雨为谁醉

——重观《焦裕禄》有感

张秀杰

 

《焦裕禄》这部电影很久以前就看过了,但是至今居然还没有被遗忘,一些远去多年的情节,至今居然还能被真切地想起。电影中主人公焦裕禄下基层、访民情、赈灾救济百姓、雨夜抗洪、治沙种梧桐、带病坚持工作等一幕幕感人事迹令人感动,每一幕都让人落泪。这就足以证明,焦裕禄的先进事迹的确具有过硬的宣传价值,已经影响了几代人的“焦裕禄精神”,今天还在影响着我们,而且很有可能还要影响到我们的明天、后天……乃至更久远。

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不忘党的宗旨;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在于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系百姓,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还在于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焦裕禄同志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好儿子,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和榜样。重观影片,让我对焦裕禄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更让我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真正内涵。

然而,学习焦裕禄,究竟要学什么?通过一番番思想洗礼,一次次与学生们亲密接触,一次次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我领悟到,学习焦裕禄就要亲生爱生、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学生的呼声,更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内心的赞歌。在此,基于我对焦裕禄同志的深深敬意,我主要学习他以下几方面精神:

一、学习焦裕禄精神,提高党性、道德修养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儿子、党培养的优秀干部,作为一个父母官,他没有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有着一颗爱民的仁厚情怀,深入百姓,体察民情,访寒问暖。面对双目失明的老人,焦裕禄同志深情地说出“我是你们的儿子”,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民情怀!这是多么崇高的人格力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代表的就是党和国家的形象,当我们面对家长诉求时,是否还记得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否拥有像焦裕禄同志一样的人民情怀?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焦裕禄同志对人民的深情值得每一个中共党员用心感受,用行动去实践。

二、学习焦裕禄精神,立足本职,无私奉献

焦裕禄同志在工作上实事求是、身先士卒,顶风冒雨,明察暗访,不顾病痛,真正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为解决夏季水患,他在洪水季节,带领干部群众,顶风冒雨,查看水情,忍痛坚持工作,在看到村干部面对灾情一筹莫展,垂头丧气时,又是他一句一句的肺腑之言,激起了大家战天斗地的豪情。在我们今天的工作中,工作内容虽然不同,相同的是我们都会面临困难,面临困境。家长的抱怨,孩子的顽皮,工作的重压,如此种种告诉我们,应该学习焦裕禄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知难而上,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

三、学习焦裕禄精神,培养正直无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焦裕禄同志一心为公,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率先垂范。初到兰考的焦裕禄看到百姓的贫苦生活,在主要领导反对的情况下,带头取消了领导干部的特殊生活待遇。当老百姓心存感激送来几条自家养的鲤鱼时,他却教导孩子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不能不劳而获,当孩子们将窝头扔到地上时,他的心在流血,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不想过上好的生活呢?作为兰考县的父母官,他的女儿却连一件体面的棉袄都没有……对比焦裕禄同志,在当今社会有多少领导干部放松了对自己世界的改造,权钱交易而迷失方向。焦裕禄同志正直无私、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今天,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好环境下,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加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把生命交给了这片热土,他没有高谈阔论、没有留下什么警世明言,但他有一颗火热质朴的心,他心里想的是人民,他的所作所为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学有榜样,赶有方向。我们广大中共党员应以焦裕禄精神为尺子,查找自己在理想信念、宗旨观念、组织纪律、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自身改进的缺点。

做为一个共产党员,他为我们做了表率,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我们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有义务和责任为百姓服务,为强国、富民奉献一切。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做这样的人,作为一个党员也更应该做这样一个党员。我们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更应该要有焦裕禄精神,将这种精神化作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

 

观《生死牛玉儒》有感

 

范灵芝

 

这是让我印象深刻的牛玉儒,这是让我可歌可泣的牛玉儒。影片讲述的是一名共产党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短短一个半小时的剧情,我被牛玉儒深怀爱民之心深深感动,为其心系百姓、忘我工作而落泪。没有观看这部影片前,我对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员是陌生的,所以认真查了一下相关资料。 

牛玉儒(1952年-2004814),蒙古族,籍贯辽宁阜新,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历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委副书记、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74月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当选为市长。20012月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20034月任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委书记。2004814,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于北京,享年52岁。 

在担任包头市长期间,主管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组建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推进稀土高科、明天科技、华资实业、钢联股份、北方重汽等企业实现股票上市。利用包头震后重建工作契机,进行城市改造和建设,实施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明显改善,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住房制度改革、安居工程先进城市和“联合国人居中心2000年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良好范例”等称号。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期间,牛玉儒分管西部大开发、对外开放、商贸流通和政法等方面的工作。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纲要》。在担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工作期间,生产总值增速跃居内蒙古和全国27个省会(首府)前列。呼和浩特市政建设,市容市貌明显改观。承办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

自愧自己对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了解的甚少,观看这部影片之后我感触很深。电影开头的场面,很是幽默,一般的起床叫不醒他,只要一喊“开会了”,这位书记就咻地一下爬起来,马上振奋精神了。这是一位在病榻上,仍心悸自己的呼和浩特市的书记。为百姓,带病奔波,工作中大公无私,从不为自己的亲人而滥用职权。

他说“我是农村出身的穷孩子,是党和人民把我养育成人,我们不是谋着做大官,而要谋着做大事,要做受人民拍手称快的好事、实事。”他是如此说也是如此做的,在呼和浩特市任市委书记期间,他不辱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使命,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忠实地履行着“人民公仆”的职责,时刻想着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农村、在贫困地区,在下岗职工、特困职工家中,在防“非典”第一线,人民群众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他也是个普通人,他也有爱。他爱他的父母,他爱他的兄弟姐妹。虽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位为他们提供安排工作等便利,但他的孝敬之心、同胞之情,在他临行北京协和医院前的家庭聚会上的一席话,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爱他的妻子,当她得病住院时,不管工作多忙,也到医院陪伴。他爱他的儿女,他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教育他们自我成才。那份亲情,纯朴而自然。    

电影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靠的是生动的生活细节吸引人。如牛玉儒看到出租车司机随地小便,马上想到应当为城市建一批公共厕所,为此引出了一连串既合情合理又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又如牛玉儒最后一次出院到呼市参加党委会,他瘦得皮包骨,脚却肿得厉害。他套上了3件衬衣,穿上宽大的棉鞋,步履矫健,精神抖擞地走进会场。这些细节,都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刚毅和倔强。这位市长,亲自体验民生疾苦,关心百姓的希望,还与百姓做朋友,认真听取百姓的意见并及时付之于行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电影的最后一幕,全市人民排着对来送这位受人敬重的市场,出租车司机齐鸣喇叭表示对市长的哀悼之前。这位优秀的共产党员生在草原,服务草原,回归草原,鞠躬尽瘁,竭尽一生。

看完电影的我,感动于牛玉儒为百姓做的一切、作为一名曾经在党旗下宣过誓的我,应勿忘党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一份力,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不需要惊天动地的喊口号,也不需要一呼百应的能力,只需要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发展尽自己的力量。

 

 

电影《杨善洲》观后感

彭奇斌

 

在学校党总支的组织下,我认真地观看了《杨善洲》这部电影。“杨善洲”这三个字,这个人我之前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下,早有所闻,令我印象很深。今天观看完这部电影后,从视觉上令我感到很是震撼,心灵上令我感触颇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杨善洲同志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崇高品质与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我们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要认认真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这种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将其融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树立我们共产党人的应有的品质和精神。

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对杨善洲这位老书记的敬意油然而生。从这位老人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的坚定信念。“今后我不靠天,不靠地,一定要自己当龙王”,这话是滇西久逢大旱,天降甘霖之后杨书记说的一句很振奋人心的话。他为什么这句话,为什么敢讲这句话,其靠得是坚定的信念,人定胜天的信念,其事事亲力亲为,带着当地百姓一起作出了很大努力,一起和百姓为一颗颗幼苗浇水,又将盖办公大楼的工程款拿来打机井,合理调度水库的水资源。可惜这里旱的太久,水还是供给不足,粮食将面临绝收,其正想准备为百姓厚着脸皮向国家请求救济粮时,天空却突降暴雨,这场雨滋润着龟裂的大地,清洗着百姓脸上的愁容,大旱这道坎转瞬间不攻自破。正是因为书记的这种人定胜天的信念才拯救了他,拯救了当地的老百姓。

有时候,当我们付出了很多,觉得身心疲惫想要突然放弃的时候,只要再坚持哪怕是一小会儿,兴许我们将永远不用去体会什么是前功尽弃。因此,无论做什么我们一定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他的清正廉洁。“那是两码事,公是公,私是私,这章不能盖”,这句话是杨书记对自己的二女儿说的一句话。其二女儿与丈夫两地分居七年,她想和丈夫调到一起求他给盖一个章,他就是不给盖。二女儿说:“爸,你看我所有的考试都通过了,就差一个章,只要你一个电话过去,章很快就能盖上,七年的两地分居问题就能解决了。”二女儿哭着说:“爸,我就求你这一件事。”杨书记就说了这句话,女儿埋怨他:“你一下子给那么多民办教师转正,你就不能给你女儿开一次绿灯?”杨善洲说:“我那是为了解决山里孩子的教育问题。”二女儿反问他:“难道你就忍心看你外孙子身边没有妈妈!”二女儿失望地走了。从此,性格倔强的二女儿彻底不理他了。这句话确实是伤了二女儿的心,但正是这句话,这一举动彰显了他的原则、他的个性、他的清廉。再看看他自己家里的环境,作为一个地委书记,住的是普普通通的民房且自家房子下雨天时常漏水,不为自己妻子转城镇户口...这一切的一切都能说明他的坚持操守,尽职尽责,身居高位,一心为民,清正廉洁,克己奉公。

他的无私奉献。“老杨,你年龄也不小了,是该休息休息了,来昆明吧,在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样服务群众。”“我要回到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这是杨书记六十岁即将退休时,和时任省委书记的一段对话。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大亮山艰苦创业,甘当一名普普通通的义务植树者,带领地方群众植树造林。他努力克服无资金、无种苗等困难,一心扑在造林事业上,从未间断过,从未放弃过,一干就是22年。令人备受感动的是他能够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并努力做平凡而又有贡献的人。在造林过程中,他不是指挥家,而是除了当好策划人以外,和普通群众一样,一起扛树苗、种树苗,搭帐篷、住深山,同吃注同劳动。建成了面积8万亩、价值1亿多元、完全成材后价值可达3亿元的林场,并将林场无偿移交国家。杨善洲是一名党员,他一心为民、不计报酬、终生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坚定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执着信念,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给我们一种由衷敬佩,更是一种激勇奋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和淡泊名利、大公无私的精神榜样。

他心系群众,深入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利益,诠释了什么是“公仆”。在退休前他扎根到群众当中,一起和群众拿起水桶抗旱救灾,带领大家挖水井;深入田间地头考察,挽起裤腿下到泥田亲自教大家怎么插秧。退休后,他又带领群众来到荒山植树造林,带头在荒山上搭棚安家。树苗成活率低,野草挤占树苗生存空间。他独个摸索解决法,选择种植根系发达、高于五十厘米的树苗,成功地迈过这个难关;树苗来源匮乏,去大街上捡拾果核做种子,其他人怕很没面子,他就带头跑到大街上捡拾,每天捡来一箩筐。这样的事例有很多,他造福了一方百姓,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的这种品质,这种精神,联系到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要关爱学生,为他们着想。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在工作中,生活中坚定信念,敢于吃苦,乐于奉献,树立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形象,努力锻造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好党员,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一书记》观后感

黄珍珍

 

学校组织党员老师观看《第一书记》,之前听过是讲沈浩的,但具体不知道讲了些什么,看完之后给我感触确实很大,小岗村、大包干、红手印……历经三十多年的传诵和洗礼,这些符号已经成为烙刻在勤劳善良开拓的中国人心中永远不曾离去的印记。沈浩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为百姓奋斗,给我们心中不曾离去的奋斗史诗中,增添了“第一书记”崇高的形象。

  他传承的是奋斗的精神。他把到小岗村工作看成是组织的信任和赐予,看成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和荣誉。他解放思想,坚持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给小岗村民带来了盼头。大包干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他演绎的是奋斗的感动。他官不大,责任却很大,他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扑下身子和小岗村民一道吃苦,把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当作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奋斗的动力,用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

   他展现的是奋斗的光辉。他上有老母,家有贤妻和挚女,常年不能和家人团聚,爱家却不能顾家。他三年又三年,以任劳任怨、无私无畏地为百姓干好事、干实事来弥补自己对家人的心灵愧疚。“我们离不开沈书记”……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是生命何等的光辉!

他将有限的生命化为对人民、对事业无尽的奋斗,他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使他的名字在我们心中永远不会离去,沈浩——第一书记。

通过电影中那么艰辛的条件,想想我们工作的地方还有空调,穿着整洁的衣服,上课的教室还有多媒体,周末也可以休息,我们过着相对舒适的日子,不用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做,甚至这种安逸已经使我们很多人忘记根本,忘掉了那些正在田地里挥汗如雨的农民,忘记正在烈日下汗流浃背辛勤工作的农民工,而我们还在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一切,但通过这部电影,通过沈浩书记请我们低下头来想一想,做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一个无论从思想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应该严格要求进步,要做到与时俱进的我们,我们是不是缺失了沈浩的那种拼博奋斗的精神,我们是不是应该时刻提醒着自己,我们是在党的教育领导下的先进分子,就像我们经常写的那样:我们将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书育人,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我相信这句话在工作中,学习中说了很多遍,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句口号,但是从沈浩身上,我们看到这不是一句口号,这是他行动的目标,他始终在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的奉献,同样我们也应该向他一样,不能空喊口号,我们要以这句话作为行动目标,真真正正的为人民为国家做事。  

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这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信念,是共产党员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他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电影《吴仁宝》观后感

王 磊

 

观看了纪实性电影《吴仁宝》,看完后,脑海里不断闪现着吴仁宝的身影和电影中经过艺术化处理的老书记的形象,想了很久,收获不少。

 “什么是社会主义?”“让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让全世界人民幸福就是共产主义!”从电影院出来时,主人公吴仁宝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两句朴实而铿锵的话语,在我的脑海中久久萦绕。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没有恢宏磅礴的气势,但电影《吴仁宝》却像磁铁一样,从一开头起就紧紧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内心深处的强烈共鸣。是什么会使我如此感动呢?这就是从这部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虚怀若谷、敢为人先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新时期江苏精神的生动诠释,是江苏大地上千千万万种精神中的强音,是我们昂首阔步迈向新征程上的无价之宝。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只能靠我们自己。”电影《吴仁宝》从一开头起,就把人们带入了一种改天换地的创业氛围之中。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是以吴仁宝为代表的华西人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影片所着力刻化的内在精华。华西发展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探索的创业之路。在这条创业之路上,华西人不仅表示出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顽强意志,还体现出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智慧和勇气,更显示出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的集体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电影《吴仁宝》通过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穷不会生根,致富需要拼争,建设社会主义幸福新农村,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生生不息的艰苦创业!”

启示1:结合我们的学校发展现状,我们学校的发展也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创业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也需要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精神,还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智慧。

“创业不易,创新更难”。电影《吴仁宝》告诉我们,要改变命运,只靠一味的埋头苦干还不行,还必须要“干好眼前的,多想长远的”,只要有利于发展,碰到机遇就要抢,即使冒点风险也要上。吴仁宝从抢买磨盘、顶着压力开办五金加工厂、再到创办华西的一个个现代化企业,无不体现着这位华西当家人的精明与胆识。正是靠着这种敢冒风险、敢于担当的品格和智慧,才使得华西人在创业之路上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描绘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的社会主义新家园的壮丽景象。创新为华西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创新已成为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新一代江苏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启示2: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也需要这种敢于担当的品格和智慧,让我们在教育创新中之路上步步领先,描绘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的新教育景象。创新为华西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创新已成为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必需意识,也是新一代九江三中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有福民享,有难我当”电影《吴仁宝》最动情之处,在于吴仁宝那种始终不渝的、忘我的爱民情怀。为了华西村的需要,吴仁宝可以置家中4个熬熬待哺的孩子于不顾,而捐出米缸中仅剩的大米。为了安抚一位失去孩子的村民,吴仁宝毅然将自已最疼爱的儿子送到这位村民的家中……华西村富了,老书记始终坚持不拿村里最高的工资,不住村里最好的房子,他始终身体力行地教育身边的人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共产党。华西富了,要积极带动周边的村落发展。华西富了,要让大家知道华西是怎么富的,要让更多的人分享到华西致富后的快乐,要让天下都知道,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创造出无数的人间奇迹。

电影《吴仁宝》不仅描述了一个和一群人如何创业的,同时也教育了许多人如何去正视事业,如何去思考未来,如何去奉献自己,如何去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她也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永远是春天》观后感

曹甲

 

《永远是春天》由北京龙儿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拍摄、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已被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确定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重点影片。该片剧情取材于王乐义从一个癌症病人成为蔬菜种植领域领军人物的丰富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对王乐义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诸多精彩瞬间进行艺术再创造,通过塑造以王乐义为原形的永乐以及梁书记、母亲等极具个性的艺术形象,试图用独特的电影语言、生动的故事、真实的细节、真诚的态度对生命进行礼赞,表现一种值得普通人崇敬与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

1970年代末山东某地的三元村,穷得亲兄弟之间为一缸水都能动起手。生产队长王永乐患直肠癌刚刚在省城济南做完手术,就被迫切希望脱贫致富的三元村人一致选为新一任村支部书记。公社梁书记的支持,三元村人的信赖和厚望,让好心肠的王永乐说服白发娘亲和结发妻子,拖着“半条命”迎难而上。为早日带领三元村脱贫致富,摘掉全公社集体经济倒数第一的“帽子”,王永乐和生产队长徐大福一起,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扩大耕种面积、改良土壤结构,试图走种植果树的路子,改变三元村长期贫困的面貌。身为村支部书记,王永乐时刻想着群众,将公社梁书记特意解决的进城招工指标暗中让出,害得大女儿小月出现意外不治身亡。春去秋来,冬逝春归,一晃三年时间过去了,王永乐发展果木种植路子悄悄改变着三元村的面貌,但离真正脱贫致富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此时,妹夫大明从东北带回来一箱鲜嫩的黄瓜,擦亮了王永乐思想的火花。王永乐当即带领徐大富和全村最有文化的年轻人李家林,踏上去往东北的火车。在冰天雪地的东北,王永乐凭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和搭上命为群众干事的精神,最终感动采用大棚技术种植反季节黄瓜的山东老乡孙师傅。王永乐带着学成归来的欣喜回到山东三元村,群众却在高投入的风险面前不买王永乐的帐。群众退却了,党员上,全村十六个党员冒着风险,砍掉眼看就要收获的玉米筹建大棚。从东北学来的技术,加上王永乐的科学方法,经历降雨降温的考验,连续奋战三个月后的三元村党员尝到了丰收的喜悦。党员带头富起来了,看到实实在在利益的三元村群众围拢到村党支部周围,在王永乐的带领下,全部走上种植大棚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表现农村基层干部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带领全村乡亲共同致富的电影《永远是春天》在八一电影制片厂试映并举行研讨会。该片真实、感人、充满生活气息,赢得了在座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也出席了研讨会。他首先认为这是一部成功的农村题材电影,另外就是在宣扬基层干部带领大家奔小康的奋斗精神的同时,撷取的故事都很具有代表性,不说教,不枯燥,有真情实感,是一部难得的佳作。与会专家还表示,演员姚居德、鲁园、温玉娟等在片中的表演细致、生动,为影片增色不少。在影片的制作、配乐等方面,《永远是春天》也不同于一般的只注重主题而忽略形式的农村电影,处处非常用心,既给人精神的鼓舞,又能给人美的享受。该片以全新的视角独展现了中国农村三十年间惊天动地的大变化,旗帜鲜明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就。该片对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共产党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积极意义。

 

观《郭明义》有感

谈笑

  今天观看了根据真人真事拍摄的影片《郭明义》,观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郭明义是一个普通人,普通的工作,普通的生活,和我们周围的大多数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他把平凡的人生演绎得轰轰烈烈、撼天动地。把普通的的生活过得其乐融融,有滋有味,这正是他打动人之处。

  郭明义拥有一个善良、透亮、博大的胸怀。他敬业爱岗,任劳任怨。他关心身边的每一位工友,总能找到比自己更困难的人,为他们排忧解难。公司福利性分房,他数次让出本该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三次把自己家里的电视机搬到特困工友的家里。在洗澡堂里,他总是热心为工友们搓背,和他们谈心交流。在他的心中,总闪耀着一团热情之火。正是这团火,温暖了工友们的心,点亮了那些困难工友生活的希望,安抚了他们失落的心。

郭明义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在郭明义身上,最为可贵的就是他的爱与奉献精神。他坚持二十年义务献血不间断,47本无偿献血证谱写了他不朽的传奇。他为给白血病患者积极寻找造血干细胞配型而四下奔走,不知疲倦。他用爱心和恒心交织了一张张大爱无疆的网,一次次挽救了病人垂危的生命,照亮了他们生存的前路。他为困难儿童捐资捐物帮助他们上学就医,而他自身收入微薄,生活并不富裕。他常年一身工作服,全家人挤在不足40平米的简易工房里,家徒四壁、两袖清风,将自己的物质生活享受降到了最低。

人们常说:做好人容易,难得的是,时时刻刻做好人。可是,郭明义就这样时时刻刻二十年如一日的将做好人,行好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会让多少人汗颜,他,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对陌生人的关爱尚可如此坚持,相比之下,扪心自问,我们对与己相关的事情,又能付出多少呢?又能维持多久呢?有人说,郭明义傻,而我却认为他具有崇高睿智的人格魅力。我被他高尚的道德情操所折服。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光大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他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实践着、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下人际行为的新规范,在这个从不说大话的人身上,一个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是个把道德信念的坚守与人生的充实、快乐、幸福统一起来的人,是把助人为乐变为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人,他用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追求,有力地启示着人们认真思考“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看似简单实则绝不简单的问题,引导着人们深入思考怎样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闪光点,看到了“雷锋”精神熠熠生辉。他执著的信念,坚定不移的追求,为他的人生价值观挥毫泼墨、点睛敷粉。

整部影片没有宏幅巨制,没有特效音画,有的只是真实可鉴的环境,简单平常的生活情景再现。让爱自然地流淌,让它流淌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这也许就是《郭明义》这部影片最想表达的情感内涵吧!我想,人人都可能做不到像郭明义那样的崇高伟大,但我们可以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对他人、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以体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雷锋》观后感

刘玉凤

“党和人民需要我做黄继光,我就去堵枪眼;需要我做张思德,我就去烧木炭。不管在什么岗位上,我都要尽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去为人民服务。”——这是雷锋的大局观。

“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这是雷锋的心系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全国人民都用手捡,那会捡来什么?”——这是雷锋在生活中注意节约,不浪费一点的形象表达。

八一电影制片厂在1964年拍的这部《雷锋》,时至今日,依然带给我们无数感动!它截取雷锋生活的几个片段,精确地向我们展现了雷锋同志在各个方面的优秀表现,而在这娓娓讲述中,雷锋那高尚无私的精神力量彰显无遗。

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运输班长,优秀共产党员。星期天,雷锋和班里的战士王大力、吴奎到公园散步,遇到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跳集体舞。雷锋在老师和学生们的邀请下给同学们讲了自己童年的故事。雷锋的家乡在湖南农村,解放前他的爸爸被日本鬼子打死了,12岁的哥哥做工累死了,小弟弟在妈妈的怀里饿死了,妈妈因交不起租被地主家的少爷逼得上吊死了,全家只剩下雷锋一人。同学们被雷锋一家人的悲惨遭遇所感动,同时受到深刻的教育。

而从痛苦的旧社会中走过的雷锋,更加地感念新社会、新生活的美好。因此,他不但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事,而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

雷锋因感冒到卫生连去看病,路上经过一个工地,工地广播说是砖供应不上了,雷锋连忙参加了工地的运砖行列。广播站的记者采访他时,他不肯讲出自己的名字。他参加义务劳动的事迹,在工地广播出去的时候,整个工地的工人都受到极大鼓舞,劳动热情顿时高涨起来。

在他回连队的路上,下起大雨,雨中他听到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只见一个老大娘一手拿着包袱,一手拉着个孩子。原来大娘要去20里以外的朱家屯看闺女,天黑又没车,十分着急。雷锋不由分说,抱起孩子一直把大娘送到朱家屯,大娘回到家,刚要转身说谢谢,雷锋早已不见踪影。

雷锋就是这样不求回报、竭尽全力地帮助身边的人,用他能付出的最大的努力,感恩祖国,回报社会。

东北辽阳地区发生水灾,雷锋在给灾区运送救援物资时,把平时自己节省下来的100元钱捐给了灾区。战友王大力在回辽阳老家探亲时,母亲说她每月都收到大力给寄的钱。他这才发现雷锋每月省吃俭用是在给自己家中寄钱,非常感动。

而在当时的社会能够一口气拿出数百元来帮助他人的雷锋,是不是因为他自己不差这点钱所以能够如此大方呢?从电影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雷锋自己在生活上十分俭朴,一毛五一瓶的汽水,他不舍得喝,而是喝自己带的凉白开解渴,因此被战友笑称“小气”;他的袜子,缝缝补补,早就补丁累补丁,战友多次劝他扔了,而他是怎么回应的呢?他说,这比在旧社会下雪天只能光脚去山上砍柴的日子好多了。雷锋就是这么一个对自己“小气”,对他人却无比大方慷慨的人。

雷锋因公牺牲后,全国人民都为之感到悲痛,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35毛泽东主席在《人民日报》中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在当时的中国掀起学雷锋的高潮,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雷锋精神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代名词。

 

踏实肯干   争做楷模

——电影《第一书记》观后感

 

学校组织党员观看了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为原型的影片《第一书记》。在观影后心潮起伏,热泪盈眶,既被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一心为民、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也被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它带给我们精神上的力量,给我们党员树立了学习和工作的标杆,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像沈浩那样,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提升教育理念,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创先争先,充分发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同时还是我的标尺,我的榜样。我要在以后工作中以沈浩为标杆,做好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我们的讲台就是小岗村,我要以实际行动用心教书、用情育人、用韧化阻,学习沈浩同志身上展现的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和精神,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才智和力量。沈浩同志把群众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大事,表示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而我作为一名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对于临近中考的学生,我要付出我的更多的一份精力,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出色细致地完成班主任工作。

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被沈浩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打动。沈浩同志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沈浩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尽心尽力为群众谋福利,他深入群众,埋头苦干,在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磨炼中增长才干。他的感人事迹凝结成一座丰碑,不仅立在小岗村,立在广袤农村,更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虽然很多人已经看过很多沈浩同志的事迹,但是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在一个长长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那所有观影的人们都安静了。沈浩故居、房东家的厨房、小岗村的牌坊、大包干纪念馆、红手印这些符号,很快勾引了回忆。而修路、建房、迁坟等等情节,也是熟悉的故事。与以往的宣传资料不同的是,电影真实客观的记录了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与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基层工作者的形象。从电影的序幕一拉开,我已觉不出自己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就好似走进凤阳小岗,和沈浩的心一同起伏,和小岗村干部百姓的喜怒衰乐一同起伏。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小岗村对沈浩同志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我们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而作为人民教师,我每次看到学生欣喜的收获知识,我就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想到学生能通过我们的帮助一步步往自己的人生目标上前进,我对越来越辛苦的工作变得毫无怨言。

这位将自己的抱负,自己的目地,甚至自己的灵魂都放在小岗村,最后甚至将自己的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小岗村的伟大的村支书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不畏艰辛,不怕吃苦,更不惧威胁,为了村民的利益和整个小岗村的光明未来,他放下了年老的母亲,放下了亲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只身一人来到贫穷的山村。为了修路,他奔走于各地,一一做人们的思想工作,同时又权衡利弊,调节好各方的利益。最终顺利修好了公路,给小岗村营造了便利的交通环境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休息时间,他依然想着村民,不辞辛苦地进行亲自走访。在深入调查与细心挖掘下,他探索到了符合小岗村特色发展的道路并竭尽所能的付诸实践。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通过沈浩请我们低下头来想一想,做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一个无论从思想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应该严格要求进步,要做到与时俱进的我们,我们是不是缺失了沈浩的那种拼博奋斗的精神,我们是不是应该时刻提醒着自己,我们是在党的教育领导下的先进份子,就像我们经常写的那样我们将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我相信这句话在工作中,学习中说了很多遍,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句口号,但是从沈浩身上,我们看到这不是一句口号,这是他行动的目标,他始终在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无私的奉献,同样我们也应该向他一样,不能空喊口号,我们要以这句话作为行动目标,真真正正的为人民为国家做事。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这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信念,是共产党员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他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片尾沈浩书记的女儿在演奏钢琴前说了一段话深深感动了我,其中一句 “大家在,我也在”透露出女孩坚强勇敢的性格,延续了沈浩书记的伟大精神,使我备受鼓舞。我们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样,不计名利,不谋私利,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负组织对于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为人民务实、清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作风。

细细的看完了整个影片,我心中满怀热情,我对自己现在能在自己小小的岗位付出自己的心血去为我们的浇灌我们的下一代感到高兴与自豪。而工作中遇到的那一点小小的困难对于相比之下又有什么呢!我要以更高的要求要求自己,向优秀党员学习,踏踏实实做实事。

 

《杨善洲》观后感

曹 琪

 

观看《杨善洲》电影后,我心潮澎湃,深受教育与鼓舞。该片讲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电影的一些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

杨善洲在当地委书记的时候,常拄着棍子,提着一个小黑包,行走在田间。当时正在推广一种“双龙出海”的水稻插秧法。他来到一个村里,见大家对这种插秧法并不接受,自己脱掉鞋子下到田里作起示范。

还有一次,保山遭遇大旱,百姓面临作物绝收的困境,杨善洲带领干部挖水井。但很快困难随之而来:经费不够!他果断召集现场的地委委员开临时会议,举手表决将修建办公楼的经费挪作打井费,工程得以继续进行。

 “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杨善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杨善洲退休了,上级关心他,让他到昆明的干休所安度晚年,他放弃了组织安排的大家所羡慕的生活,退休后扎根大亮山。当时,大亮山周边十几个村寨缺树、缺水、缺粮、缺电、缺钱,缺水的问题特别突出,村民要到十里外去找水,然后人背马驮地运回来。一盆水,早上洗脸,晚上洗脚,最后还要浇菜、喂猪。村里哪一家遇上红白喜事,做客的人不仅要送礼,而且还要提上一桶水,挂在礼单上,而主人不但要建一个“礼簿”,还要建一个“水簿”。当别人家请客的时候,不但要还礼,特别是要足额归还“水账”。杨善洲在大亮山上义务植树造林22个春秋,使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重披绿装,80个大山头、180个小山头,全部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在这个期间,他还把植树造林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4个村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为6个村修通公路交通,为8个村解决生活用电问题,使大亮山地区的人民实现了脱贫致富。20094月,82岁的杨善洲把辛劳建成的面积8万亩,价值3亿多元的大亮山林场无偿移交给国家,县政府奖励他10万元,他谢绝了,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捐助公益事业16万元,只把4万元留给一生支持他为公无私、艰苦创业,从不计较、无怨无悔的老伴。

杨善洲是一位地厅级领导干部,可以说是有权有势的,很多事他一个口头指示甚至一个电话都能搞定,但是我们看到杨善洲的老母亲和妻子一直生活的农村。忙不完的家务农活致使大女儿早早辍学帮助妻子料理家务。但是退休后的杨善洲发现很多孩子因为民办老师流失没学可上时,轻而易举得解决了好多代课老师转正的问题。二女儿也是偏远山寨的老师,从结婚到生子,一直为两地分居烦忧,本来通过考试本早都可以调到中心小学,但因为缺少一个盖章,一直没有调走。所以女儿哭着请求父亲帮帮她,把这个章盖了,但杨书记就是不同意。父亲解决了七十个民办老师的指标却不肯为自己打一个电话,二女儿与父亲之间越发不可调和。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女儿的请求合情、合理,毕竟他女儿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只要杨善洲张口,我想地方部门肯定会卖他一个面子,可他却从来没想过运用自己的关系办私事。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我们,让我们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礼,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能够真正用一颗赤诚的心投入到火热的事业中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观电影《焦裕禄》有感

黄月红

 

325晚上,当我在办公室看完电影《焦裕禄》,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眼前仍是兰考漫天风沙里倔强挺立的幼苗,心里却反复想起林则徐告别妻子奔赴伊犁时抒发他赤心为国高尚抱负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焦裕禄没有这样豪迈的诗篇,然而,他也和中国历史上一代代先贤一样,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影片再现了这样一个不朽的共产党员形象,生动、亲切、真实可信地表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闪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个璀璨夺目的闪光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们深情缅怀这个名字,就是在呼唤这样一种崇高而不朽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在向每一个党员干部发出忠告:永远要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绝不能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作为领导干部,只有时时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人民才会拥戴你、支持你。反之,置人民利益于不顾,当官作老爷,欺压百姓,终将被人民所唾弃。

焦裕禄是主动请命、义无反顾地从大城市奔赴兰考灾区的。而当时沸沸扬扬的所谓“灾区栽干部”的议论,正像幽灵一样缠绕着某些干部,使之把灾区视为畏途。他面对狂暴的“三害”,从灾难压顶的兰考看到了希望和光明,豪迈地喊出有朝一日沙丘可以变成绿林,涝洼可以养鱼,盐碱地可以长出好庄稼,关键是要有一个“干”字的石破天惊的预言。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躯,夙夜匪懈地为兰考人民奔波、操劳。他紧紧依靠群众领导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殊死搏斗,脚踏实地为人民 办了一件件实事。他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从不追逐名利,时刻以一个普通劳动者要求自己。这一切,又无不系于他身上最本质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事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他笃诚地实践了党的群众路线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焦裕禄是在三年困难时期,兰考遭受毁灭性的自然灾害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他的精神、品格、作风,是在他领导兰考人民同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1年零3个月时间里集中展现出来的。因此,曾有人说:“穷日月才需要焦裕禄,如今富了,焦裕禄那一套不时兴了。”还有的说:“时代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同了,当年焦裕禄具有的魅力,如今没有吸引力了。”事实回答人们,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有些党员、干部,为官一任不是殚精竭虑为人民办实事,而是处心积虑保“乌纱帽”,于己有利的事抢着干,于己无利的事推给别人干;有些人心里装着一个膨胀了的自我,只想自己的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唯独没有人民群众;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有的人喜好讲大话空话,却不愿扑下身子实干。尤其令群众愤慨的是,铺张浪费、贪图享受之风在少数党员、干部中滋生、蔓延。他们追求坐名牌车、穿名牌衣,喝洋酒、吃大宴,挥霍公款跳舞、点歌、钓鱼、旅游,动辄千金。有的贫困县,广大群众温饱尚不可得,而那里的领导干部却醉心于购置豪华轿车,营造自家的楼舍。这些腐败的现象,比一比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比一比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强调要“亲手掂一掂兰考灾害的份量”的作风;比一比他一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品德,面对灾区凛然提出“灾区面貌没有改变,群众生活很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的铿锵话语,这难道不正是一剂治病救人的良药吗?怎么能说焦裕禄精神过时了呢?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已进入了关键时期,在新旧经济体制交替、转换过程中,新问题新矛盾将是层出不穷的。要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经济,必须克服前进中的一个个困难。这就要求我们的全体党员及干部,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转变作风,必须像焦裕禄那样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今天,有党的一整套好政策,如果再有一批像焦裕禄那样的好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会大大发扬,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必将如虎添翼,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焦裕禄同志逝世后,人们在他的日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象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象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象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对焦裕禄同志一生所走过道路的最生动的写照。宋人欧阳修说过,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鲁迅也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里,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禄就是一个虽死犹生,埋在活人心里,逾远而弥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将逾远而弥存,历经时日而愈加光芒四射。

 

 

电影《雷锋》观后感

 

 

雷锋,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一个平凡的工人,为何会成为中国人所怀念、所崇敬、所学习的伟大战士?他为何能竖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成为全国人民的学习榜样?我想正是因为他那助人为乐、默默奉献、勤俭节约的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我们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我们需要它去哺育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雷锋出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雷锋的父亲、母亲、哥哥和弟弟都陆续被地主和日本鬼子折磨而死。雷锋虽然有着苦难的童年,但仍然保有一颗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心,把关怀和温暖送给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把同事和乡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把党当作温暖的家。“人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我应尽的责任。”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一直定格在我脑海:有一次,雷锋去看病,不巧走到半路,下起了暴雨,他看见一个老大娘抱着一个三岁的小孩正赶路去几十里外的一个村子,十分艰难。雷锋便决定送他们去。在路上,雨下得越来越大,泥泞溅满了雷锋的下半身,在上一处土坡时,雷锋一手扶着背上的小孩,一手在湿软的土坡上挖出一道平坦的路,让跟在后面的大娘走好一些。而在把大娘和孩子送到目的地之后,雷锋却不打一声招呼就消失在暴风雨中。

雷锋又是如此的节约,他的那双袜子,缝了又缝,补了又补,补丁一层一层,却怎么也不舍得买一双袜子,战友王大力送了他一双,他却舍不得穿,把新袜子包起来,继续穿着那双满是补丁的袜子。但在人民需要的时候,雷锋却是“一掷千金”,他听说战友王大力的妈妈生病了,又赶上洪水,便以王大力的身份寄去了20元钱;军区发了大水,他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钱全部寄出去,足足有一百多元,当人们看到他那补满补丁的袜子时,老团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捐出一百元钱的同志却穿着这样的袜子呀!大家都看好了,这不是100元钱和一双布满补丁的袜子,而是一位同志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呀!”

时代在变更,思想在进化。在物质生活全面提升的今天,人们在追逐物质上的浮华,欲望上的享受,忘却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生活本质,忘却了勤俭节约的生活本质。以至于“扶不扶”成为人们沉思的一个话题,以至于“以廉为耻”竟成一种社会风尚,处处可见对他人的漠视,处处可见豪华的铺张与浪费!

好在,国家在反思,社会在反思,个人在反思,有反思才有社会进步。我们也时常看见众多陌生人的扶危帮困,时常看见餐后人们忙碌地打包饭菜的身影,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乐于助人将成为一种风尚,勤俭节约将成为一种习惯。

是的,雷锋未走远,温暖未离开。

 

《吴仁宝》观后感

  

 

我觉得,这部影片不仅是介绍和弘扬一个划时代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先进事迹的电影,还是一部总结和推广一个优秀的基层党组织书记如何凝聚民心、发动群众、团结奋斗、共同致富的记录片和教学片。我感到自己再次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上了一次生动的党课。

令人感动的是,老书记发动群众、鼓舞群众,从来不用行政命令,更不用威逼利诱,而是坚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摆事实、讲道理,带头干、做示范,要求群众做到的,共产党员先做;要求群众付出的,共产党员先付出,以此来感动群众、感召群众,从而凝聚群众、团结群众。

老书记提出全村凑米买邻村的大石磨,以后在村里办面粉加工厂,群众不理解,老书记就率先带头捐米,把家里的米缸倒得净光。全体村支部委员响应书记号召,也积极捐米。但是许多村民仍处于观望状态。当老书记带领村支部委员拉着沉重的石磨艰难地回到村口时,村民们仍在村口远远观望,将信将疑。村委委员小郑说,吴书记,让他们过来帮一把吧?吴书记说,不用,他们自己会过来的。老书记和村委委员们继续汗流浃背地艰难地向前拉着大板车。群众看到老书记和党员们为了群众利益如此艰苦付出、真心实意,他们被感动了。先是一个人跑了过来,然后是两三个,然后是众人一拥而上……

石磨拉回来了,但是要建起磨房还要靠众人之力。老书记仍然是先带领党员一点一点从捡石料做起。小郑泄气地说,靠我们几个人这样干,要干到何时才能盖起这个磨房啊,还是让村民一起来干吧!老书记仍是充满信心地说,不要急,他们会来的。最后,在老书记和全体党员坚持不懈的带头作用下,村民们受到感动和鼓舞,纷纷加入了建磨房的行列之中……

在后来的垦荒造田中、分田风波时,老书记都是采取这个办法,最后感动群众、发动群众。老书记真正实践了共产党是人民先锋队的根本宗旨,体现了共产党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优秀品质。

老书记不仅以先锋模范作用感召、感动群众,还在日常生活中视村民群众为亲人,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兑现了他的“有福民享、有难官当”的诺言。

一个村民的孩子得了重病,束手无策。老书记赶到村民家中,见情况危急,二话不说,抱起孩子和几个党员硬是连夜步行近百里赶到县城医院为孩子求医,使孩子转危为安。

一个村民的儿子得病死了。老书记得知女方因响应党的计划生育号召实施了结扎手术而不能再生育了,就征得家属的同意,把自己的亲生儿子阿四“送”给这个村民,让阿四长大后为他们养老送终。看到老书记把懂事的阿四送到那个村民的家门口后转身骑车坚决离去的镜头,我和现场的许多观众一样,都流下了眼泪……

见过、听过许多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党员领导干部及其先进事迹,但是,象吴仁宝老书记这样干、这样动真情的,还真是少有。老书记就是这样,始终用自己一颗滚烫的心、赤子之心,坚定不移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利益奋斗,不断地关心群众,造福群众。而他自己,直到现在,就象电影里表现的那样,依然住在村里最早的房子里,吃着比较简单的饭食。村里、上级多次发放给他的多达近亿的奖金,他全都捐给了集体。华西金塔下面刻着他的那句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看完电影,我觉得,他最可宝贵的精神就是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群众利益始终在他心中占据着第一位置,而老书记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群众意识以及他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总是这个电影业给我一下启示:

启示1:结合我们的学校发展现状,我们学校的发展也是一条充满艰辛的创业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也需要吃苦耐劳、勇于牺牲的精神,还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智慧。“创业不易,创新更难”。要改变命运,只靠一味的埋头苦干还不行,还必须要“干好眼前的,多想长远的”,只要有利于发展,碰到机遇就要抢,即使冒点风险也要上。吴仁宝从抢买磨盘、顶着压力办五金加工厂、再到创办华西的一个个现代化企业,无不体现着这位华西当家人的精明与胆识。

启示2: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也需要这种敢于担当的品格和智慧,让我们在教育创新中之路上步步领先,描绘出“风景这边独好的”的新教育景象。创新为华西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创新已成为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上的必需意识,也是新一代清河实验学校人的共同精神追求。

电影《吴仁宝》不仅描述了一个和一群人如何创业的,同时也教育了许多人如何去正视事业,如何去思考未来,如何去奉献自己,如何去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她也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日前,在十八大刚刚闭幕之际,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揭碑仪式。20051122,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曾就永嘉县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先进事迹做过如下批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份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就有多重”。这句话放在吴仁宝老书记的身上同样恰如其分,而且吴仁宝老书记几十年来正是这样实践、这样坚持的。也正因如此,华西村村民群众几十年来才心甘情愿、始终如一地团结在老书记和村党组织的周围,持续不懈,艰苦创业,谱写了华西村新农村建设史上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衷心祝愿华西村明天更美好。衷心感谢著名演员尤勇的成功演出,衷心祝愿我们的国家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华西村!

分享到: 更多
网站首页 | 认识三中 | 校园快讯 | 处室动态 | 教育教研 | 德育经纬 | 招考快讯 | 三中党建 | 下载中心 | 校庆专题 | 创文创卫 | 用户登录

版权所有: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 赣ICP备06001545号

地址:九江市十里大道2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494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