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工作岗位不同,我没有
在我们填写履历、报表时,“九江市第三中学”是一种标识,可当我们说三中的教师如何如何,三中的学生如何如何时,三中就有了背景色。这种背景就是学校文化。我们处在一个社会转形期。由于我国幅员广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同时存在。它们的影响无处不在。而且都以其正面形象出现。是不是哪种文明更为高贵呢?否。以我的认知水平看来,我们要做的是:对各种文明,择其符合三中实际情况的内核,加以提炼、沉淀,以其作为三中的办学方向,形成自己的特色。一次和同事去一中办事,聊及一中教师比三中教师更象教师,但三中教师更讲义气。这话很传神,也形象生动的道出了两校不同的文化内涵。三中的团队精神是一以贯之的。“义气”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合作”是工业文明基本特征。两者之精华构成了三中文化一大亮点。而教师的整体气质,相较之下,恕我直言,惟有自省。前二年,教师节时搞教师联欢,某年级组集体来了一段:“老婆老婆,我爱你”,后又以其曲调唱“三中三中,我爱你”,当时我十分惊诧。三中能当老婆爱么?更使我不安的是,台上台下居然是乐成一片。这种精神向下的东西,使三中人有一种集体下坠的快感 。顿时,我悄然离座,心里着实现沉重了几天。当然可以说,教师这般辛苦,开开心、搞搞笑,有何不可? 但这种不计身份、不分场合的搞笑,折射出人的精神品质。三中人高贵精神的缺失可见一斑。但愿同仁们不要说我是以示清高,上纲上线,小题大作。见仁见智,唯有各自持之,我们仍是兄弟姐妹。
三中有一件大家熟视无睹的事。那就是办公室写通知的黑板上,常有私人红白喜事的告示。观之总觉得不对劲。我不能想象,在一个现代化程度较高企业或学校里,会有这样的告示么?我觉得看了这种告示,自己就像变成了村民。难道什么时候我们又回到农耕文明的环境中去了?同事间此种关照,本是中国人的不错传统,但如此昭示在办公场合,其语气又象是给人一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感觉,实属不伦不类。外人看了,不知作何感想?这就是我说的某种文明总是以正面形象出现。这难道不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但和谐绝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筐,“一团和气”、“抱成团”,是不可以往里塞的。但愿这种难以言表、别扭的现象在三中愈少愈好。
三中宣传栏里,有学习之星自选的座右铭之类的警语。我饶有兴趣地看了,颇有感触。我觉得时代变了,小小年纪,能选那样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追求,实属不易。比我们当年的意识、觉悟强得实在太多。可说是个性四溢,让人目不暇接。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彻底的改变了一代代人(只能十年算一代)。但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长者,也应看到其中的不足,即全体表达个人意识过强,目标过大,目的不清晰。有的是流行语,广告语。譬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种语汇,说实在的,顶适合我们这代人的,现如今只要不违法,男女当街搂抱互啃,亦无人大惊小怪,有什么人会说你呢?我们当年处在思想禁锢的时代,表达的思想是千人一面。但当我们鼓励个性发挥时,一定也要适度,无限张扬,又会形成新的千人一面。令人着急的是,这些警语,都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推到了金字塔尖,就像一张张拉满弦的弓。这样的年纪弓拉得太满,毕竟脆弱。我们总是在电视里看到,许多少男少女动不动就莫名其妙的泪流满面。其实,无目的格言并不能给人坚强,只能使无志之人常立志。记得三十年前,常常宣传周恩来总理年轻时读书的座右铭:“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但是格言警语中,那种为国家、为民族而读书的话语几乎没有,这不能不是个遗憾。怎么着也要培养一点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才,我感觉,教育是不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了呢?
每周升旗时,我特别留意听值班干部的小结报告。从小结中总是能听出小结者个性、学养。但总的说来,我对这种小结颇有异议。讲话者一定要给受众传达有用的信息。许多杂事全体师生完全没有必要知晓,听过随即就忘了。然而,这是一个教育大平台,如果每位总结者,都能抓住一周中发生的一两件可引发教育话题的事例,加以阐述,日久定能形成特色。像“神五”发射成功,那天正好是升旗时间。我觉得,那天可以什么都不讲,就讲“神五”。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时,发了号外。其时,我在读初一。今天我还记得,我是在学校食堂得到那张粉红色号外的,这对我们那代人成长有莫大影响。当前,国际上反华势力就奥运会掀起了反华浪潮。我期盼,在升旗时能听到领导们爱国主义教育的声音。
这两年我写了几篇存信的文章。当然无异议。今天,这篇文章是存疑的思索,无论是存信、存疑,都是我的三中情结。拳拳之心,近距离接触过我的人,当可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