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之后,每每途经中学,我都将想起,在甘棠湖边这个园子里的日子,似乎是那些于书山寻路,潮湿而遥远的午后……
值母校六十周年校庆,很高兴能以此文为母校送去祝福。收到写这篇文章的邀请时,我正在图书馆特藏室里查阅文献,随即答应下来,抬起头看看窗外,目光正好落在不远处的博雅塔上,一瞬间感念,似乎十年前,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梦,模糊却舍不得忘记。
2005年至2011年,我在三中度过了六年的中学生活。对于母校而言,我仅仅有幸见证了其十分之一的风华,然而于我,母校的时光几乎完完整整嵌入并构建了青春的记忆,丰富而沉甸!
11年前,我踏入三中,正式成为一名初中生,那时学业压力尚不大,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很丰富多彩,班级气氛活跃。
今日,我仍旧能记起第一次见到班主任谢玉兰老师时,紧张、激动又有些不知所措的样子。现在想来,非常感谢老师当时的严要求和高标准,英语起步较慢如我,那时候书包里常常放着《新概念》和一本英语小词典,渐渐对于英语学习更加自信。
当时,班主任谢老师为了增进与学生和家长间的联系,每天会通过“家校联系本”进行沟通。初中时期的很多资料都或多或少地遗失了,而那几本厚厚的“家校联系本” 我一直保留着。
初中先后遇到了邹珍老师和徐新华老师两位才兼文雅的语文老师,他们都非常重视和学生的互动,常常鼓励我们多阅读、写随笔;数学老师熊少平老师,灵活生动、深入浅出地教学,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耐心细致。还有夏俭孟老师、梁国梅老师、苏江洪老师等等,都非常认真负责,在此一并感谢。
高中分文理科时选择了文科,随着高考的临近,学业压力与日俱增。难忘的是,我们的高中班级,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正能量、多元而团结的优秀集体。
那时候,同学们活跃在校园文化节和“谷雨诗会”的舞台上,也在运动会中“巾帼不让须眉”;那时候,每周一的晨会朗读青春誓词:“青春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我愿用必胜信念投入高中!我愿用全部精力倾注高中……青春会因奋斗而美丽!”;那时候,每天的语文课上都有值日班长的美文推介和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同学们的佳作……能成为高三(1)班的一员,深感荣幸!感谢我们的班主任王荣莉老师,数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教学育人,谆谆教诲让我们受益终生。
至今,仍记得英语课上,熊华德老师的专属提问方式“Volunteer?”;记得毛文灿老师讲数学题时常说的“条条大路通九江”;记得历史课上,同学们听到汪世共老师课那一句“哪位同学来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时的紧张;记得政治课徐燕老师的“思维导图”,记得李伟民老师地理课上的经纬纵横。
高中时期,课外文体活动也很精彩。即便到了高考冲刺时期,班主任王老师也和我们一起坚持,在晚自习结束后去操场上跑圈,这不仅缓解了学业压力,同时也让身体总是保持良好的状态,以迎接一天天的奋斗。
生活中的诸多事,往往是可遇不可求。遂常常感慨,自己何德何能,却如此幸运,在成长和求学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位位辛勤踏实、视学生为己出的老师们,教学相长,春风化雨,才德并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时至今日,每每想起老师们的为人为学,都倍感激励,深深钦佩。
中学这六年,也见证了学校一步步“美化、绿化、亮化”的过程,看着学校新建的科技楼和教学楼,新修了操场,完善了学生宿舍和食堂,校园的植物越来越多了,路灯也更加有特色了,想到这些,倍感幸福和珍惜。衷心感谢母校一直在用心改善着学子们的基础设施和学习环境。
很多时候,一个学校的教学声誉与口碑,和其学生的综合素质、成绩与日后发展息息相关,而学生的发展也是学校整体魅力的体现。曾经,老师经常鼓励我们:“今天你以三中为荣,明天三中以你为荣”。我们相信,学校的风骨,师长的人格,会逐渐塑造学生的品格和习性。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老师们孜孜不倦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教育真正成就了未来。“聚是一团火,散做满天星”,作为三中的学子,希望今后不论我们走得或近或远,飞得或低或高,都能努力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三中人”!
六十载风雨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三中是常维新的,是不断创造未来并被历史铭记的!
感谢诸位老师的言传身教和辛勤付出,愿老师们每天依然笑容灿烂,健康如意!
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
徐晨
2016年5月4日于北大
徐晨:2011年毕业于九江三中,考取华中科技大学,现在北大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