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您来到九江三中!   
信息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研 > 三中教研 三中教研
紫藤花香落 讲台美声扬——初一语文小组公开课系列报道(上)
2017年5月9日 | 点击数:11699 | 【】【】【
 

【一】    你的灵魂被唤醒了吗?

         ——记张秀杰老师集体备课式公开课《最后一课》

201737上午第一节课,我在初一(7)班行了集体备课式公开教学,讲授了法国作家都德的一篇小说《最后一课》。

首先,解决字词的问题。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为重要的词语注音,然后由我带领同学们一起来纠正读音,一边纠正读音,一边解释词语的含义,最后齐声朗读词语。

接着,我用一首诗来导入课文,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期盼,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最后一课,是一生难忘时的经历。请班级朗诵比较好的学生聂铱婧来进行朗读,然后再请其他同学为这首诗起个题目,进而导入这篇课文。学生们都很积极,纷纷举起了小手,畅谈他们对这首诗的理解,有的学生说叫“战争与课堂”,有的学生说叫“最后一课”。进而,我们很顺利的进入了《最后一课》的学习。        

为了让学生们对这篇小说有更深入的了解,我便从课文题目入手,我就问道:“同学们,这篇小说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呀?当时发生了什么事呢?”有的同学课外知识比较丰富,就会回答出一些有关普法战争的一些史实,然后,我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点出了一个战争的关键人物俾斯麦,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然后,请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我提出了3个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朗读。问题1:课文为什么叫《最后一课》?用文中的话来回答。问题2: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问题3: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哪些?

《最后一课》被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这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它所产生的艺术魅力是无穷的。小说题材的文章,目前初一的学生接触不多,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将与小说有关得常识讲给学生们,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故事背后去领略教育的真谛。

一堂充实而愉快的课堂就这样结束了。课堂上学生们的优秀表现得到了组内老师们的肯定。故事背景的拓展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在评课的时候我吸纳了组内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作了小小的反思:我在梳理文章故事情节的时候,我应该选择最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时间线或是地点线来将故事串联起来,然而我的引导却是从小弗朗士的内心变化入手,从课堂的反映来看,学生们的理解不够深入,学生自己梳理出来的情节是按照时间线。而此时,我做到了顺着学生的思路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借此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及时将自己的思路和学生的思路进行对比讲解,部分学生就会有混乱的感觉。所以,听完组内老师的见解之后,我在接下来的一堂课上作了及时的补救,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就更清晰了。 

  

【二】       巾帼不逊须眉  更显女儿情长

——记黄保灵老师集体备课式公开课《木兰诗》

 

2017314上午第一节课,黄保灵老师在初一(1)班行了集体备课式公开教学,讲授了一篇叙事诗《木兰诗》。

  黄老师从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引入课文,并介绍了许多历史上的女英雄,如,穆桂英,王昭君,樊梨花,秋瑾,等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将一个个女英雄的形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心生敬畏之情。

  学生们带着崇拜的情感大声地朗读了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还是对文中的部分易读错的字音读错了,黄老师不厌其烦地再次给学生们纠正,比如说,柝(tuo,四声),溅溅(jian,一声),戎机(rong,二声),转(zhuan,三声),军帖(tie,三声),等等。而且有的学生可以将整篇文章很流利地背诵出来,可见这篇传诵千古的叙事诗深得学生们喜欢,也不愧为“乐府双璧”之一。

  接着,黄老师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以课文为框架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可以添加课本中没有的东西。有两位学生进行了故事的讲解,黄老师也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点评。作为初一普通班的学生,真要为他们点个赞。

  通过两位学生所讲的有关花木兰的故事,学生对课文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黄老师便与学生们一起对文章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梳理,并让学生们尝试找出哪些情节是详写,哪些情节是略写,然后黄老师再略加引导,给出正确答案。并在此基础上引出下一个问题:文章为何做出这样的一个详略安排呢?学生们都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是为了突出木兰是个女子,有的说战争太血腥了,有的说……最后,黄老师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给出了正确答案。一堂充实而有意义的课在学生们活跃的气氛中结束了。

  课后,我组成员对黄老师的这节公开课作了交流,对黄老师的认真备课给予了肯定,特别是豫剧的导入,是本课的一大亮点。黄老师的幽默更是带动了课堂的活动气氛,课文讲授由易到难,环环相扣。同时,我们也对文中的个别字句和主题进行了探讨。


【三】     走近叶老的生活去看看
        ——记杨海花老师集体备课式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017418上午第一节课,杨海花老师在初一(4)班进行了组内公开教学,授课题目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首先,杨老师让学生们自主疏解字词,并在纠错的过程中带领学生们一起释义,进而加深印象。

接着,学生们根据课下注解和自己的预习谈谈叶圣陶和张中行,然后杨老师进行补充,并提到叶圣陶的代表作品我国第一部通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而张中行,季羡林先生曾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那在这样一位奇人笔下的叶老又有什么故事呢?这就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然后,杨老师让学生们用5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这篇约2000字的文章,找出关键句,并理清思路和弄清写作的顺序。在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理清了文章的思路,这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从第二段开始回忆的。这篇文章是总--总结构,首段从文中关键字可以看出是写作缘由,纪念怀念叶老,而尾段是号召我们学习叶老做人和作文。对文章的主体部分28段,杨老师对带领学生们对内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最后,28段是总分的结构,杨老师引导学生们抓关键词句,用文中的相关事件的语句来概括叶老待人厚,律己严的品行,可谓是层层深入,有理有据。
   
下课的铃声响了,学生们还意犹未尽。这是一堂让学生们受益匪浅的课, 叶老的做人风格,作文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评课中,柳冰校助说到这节课做到了一课一得,可谓学有所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老师起引导的作用;而且上课思路清晰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冯佳妮老师认为杨老师教态轻松自然,吃透了课本,做到了鼓励学生开放性思维;同时,杨老师以提纲式的形式理清文章脉络,条理清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脉络。

 

【四】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记冯佳妮老师集体备课式公开课《陋室铭》

 

201752上午第一节课,冯佳妮老师在初一8班进行了集体备课公开教学。授课题目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老师从题目的讲解入手,意为简陋,铭为一种文体。接着,由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带领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这位中唐诗人,极大的吸引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在整体感知环节,冯老师先让学生们齐读课文,并和学生们一起对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进行解释,然后再梳理成句。因为整篇文章比较短小,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在翻译的过程中,冯老师还将每一句话都进行了分析,进而让学生们在明白意思的同时,还在欣赏着每一句话,所以,整堂课不至于很枯燥。相反,在朗读和赏析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领略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寄托,更好的理解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这篇文章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每一句都堪称经典,都需要学生们熟读背诵。接着,冯老师依据黑板上的板书,慢慢引导,让学生们在理解中熟记。最后课堂及时检测背诵情况。

在评课中,组内老师都积极参与,才慧萍老师说冯老师上课声音洪亮,善于引导。范灵芝老师说道,冯老师上课很有激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杨海花老师指出,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朗读时易读错的字音,如应读二声。张秀杰老师说道,要适当的对类比手法进行解释,要将托物言志具体解释一样,让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刘禹锡的人格魅力。柳冰校助也说道对的具体阐释很有必要,需要对人物进行评价,比如他的高洁伟岸,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单金兰老师对文中的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翻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且,有必要和学生们讲解的不同。单老师很注重细节的把握。

一堂生动的课,一次受益匪浅的评课,一场如沐春风的交谈,可谓受益一生。

 

(张秀杰供稿)

分享到: 更多
网站首页 | 认识三中 | 校园快讯 | 处室动态 | 教育教研 | 德育经纬 | 招考快讯 | 三中党建 | 下载中心 | 校庆专题 | 创文创卫 | 用户登录

版权所有: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 赣ICP备06001545号

地址:九江市十里大道2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494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