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您来到九江三中!   
信息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认识三中 > 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
引而不发,藏而不露——记聂红珍的《方山子传》高效课堂
2018年4月15日 | 点击数:12309 | 【】【】【

410,恰逢我校举办教学开放周活动日,聂红珍老师上午在科技楼为前来观摩的四方来宾奉献了一堂别致的人物传记讲评课,深得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课后备课长周贵彬老师做了全面的点评。

老师以“佛系三连”的小故事为导入,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佛系”的超然生活态度。在不知不觉中,聂老师自然引出经历乌台诗案后惨遭贬谪黄州,又凭借超然“佛系”思想而脱胎换骨的苏轼,为解读《方山子传》做一重要铺垫。紧接着,聂老师引出“河东狮吼”故事的来历,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传主“方山子”有了初步印象。然后聂老师紧紧扣住“方山子是何许人”“作者是怎么写方山子”“为何写方山子”这三个问题,逐步将课堂铺展开来。

老师的课堂把精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作为核心,着意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筛选信息。在解决“何许人”的问题上,聂老师着重突出方山子的名字由来、人生经历、个性特征等方面。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导向中迅速地找到有用的信息,完成了师生课堂的精彩互动环节。关于“作者是怎么写方山子”的,聂老师将本文与传统的传记加以对比,让学生理解苏轼写作技巧的与众不同之处。在学生找出“一惊一笑”这个细节描写的语段时,聂老师以“笑”的含义发问,顺利地过渡到“为何写方山子”的问题上来。“笑”不是嘲笑,是“同是天涯沦落”的理解。因开篇点出了苏轼的遭贬经历,学生立刻理解了传主与苏轼的相似的遭遇,所以学生也就明白苏轼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

老师的这堂课以发问为主,启发学生心领神会,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课后周贵彬老师代表备课组对这堂课做了全面地点评。他说这堂课充分展示了聂老师的深厚功底,她旁征博引,循循善诱,整堂课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内容量恰当,是一堂非常高效有价值的精品课。

(周贵彬供稿)



分享到: 更多
网站首页 | 认识三中 | 校园快讯 | 处室动态 | 教育教研 | 德育经纬 | 招考快讯 | 三中党建 | 下载中心 | 校庆专题 | 创文创卫 | 用户登录

版权所有: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 赣ICP备06001545号

地址:九江市十里大道2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494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