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城十月秋意浓,琥珀山头春意融。10月10日上午,九江市教科所组织的“九江市初中语文课堂研讨暨培训活动”在九江市第三中学甘棠湖校区举行。九江市教科所初中科科长、九江市初中语文教研员王芳,九江三中党委副书记、校长周凌,市直中学全体初中语文教师,还有各县区教研员、骨干教师代表共五百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活动由九江三中初中语文教研组长杨海花主持。
九江三中校长周凌致辞。他对参加本次活动的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就三中“适合教育”的办学理念谈了个人见解。周校长认为教育不应是工业,而应是农业,每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可塑性很强。课堂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应培养学生表达、质疑、反思和创新的能力。他指出同课异构是一次教育思想的碰撞,教师们在智慧的碰撞中更能够打开格局,发展思维,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拥有激情,都有真情,了解行情,掌握学情,把握考情,洞悉生情,有温度,有深度,也能适度。”这段温暖的话给予了全体教师力量。他希望本次活动能让教育同仁们有所思、有所启、有所悟,怀揣教育理想和追求,做光芒万丈的追光人。
本次活动,九江实验中学的张雨晨老师,九江市第三中学的韩燕老师和九江市第一中学的兰蕾老师对汪曾祺先生的《昆明的雨》进行了同课异构,赋予静态的语文课堂以动感的多元化。
三位老师的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张雨晨老师围绕“美”字组织课堂,从景物美、滋味美、人情美、氛围美四个方面开展学生活动,注重读、品、写的有机结合。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内容很充实。
韩燕老师别具匠心,用一首汪曾祺先生的打油诗导入课堂,大胆创新,角度新颖,以小酒馆的形式巧妙设计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昆明的雨的美妙。整堂课创意十足,活泼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兰蕾老师构思巧妙,课堂围绕三个任务安排教学内容。在设计封面中品读画面的诗意美,在设计封底中品味语言的诗意美,在设计腰封中仰慕灵魂的诗意美。课堂语言优美,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评课环节,来自各个学校的专家和教师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他们肯定了三位教师的巧妙构思和精彩设计,亦指出课中存在的不足,更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
九江市同文中学副校长游云对三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分享了对这篇散文的理解,肯定三位老师的课堂严严实实,洋洋洒洒,真真切切。点点滴滴的事,零零星星的景,形形色色的物,亲亲切切的人,冷冷暖暖的人,朝朝暮暮的念都是课堂的亮点。张雨晨老师注重梳理,以读和练贯穿课堂,课堂有维度、有温度,闲庭信步,可谓是暗香浮动。韩燕老师,以韵绘景,诗韵含情,以诗情画意塑新课堂,充满语文味,上出了语文的风采,可谓是芳香四溢。兰蕾老师,将散文进行了梳妆设计,有创意也有创新,注重萃取文本精华,借助读和导进入课堂,可谓是馨香盈怀。
九江第一中学程宗伟老师言简意赅,分别用三句话来点评课堂,抒发自己的听课感受。张雨晨老师的课堂,他评价第一堂课是读、品、写的有机结合,是文字、文体、文学的层层递进,是方法、情感、态度的点滴渗透。第二堂课教学新颖,富有创意;立足文本、放眼课外;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第三节课以创新突破教学常规,以方法历练学生能力,以热情构建师生关系。
九江第一中学特级教师邹月英老师用“美“和”巧“来评价这三位老师。张雨晨老师的课堂是一种“朴实美”,课堂语文的工具性;韩燕老师的课堂是一种“诗意美”,在大胆的创新中带给人一种飘逸空灵的美感;兰蕾老师的课堂具有“文化美”,课堂语言优美,体现了人文精神的渗透。但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张老师在细读文本环节预设过浓,课堂弹性不够;韩老师在语言运用方法上还有所欠缺;兰老师课外链接较多,容易加重学生负担,教学任务较多,不能一一落到实处。
最后,王芳科长进行总结讲话。她对远道而来的同仁们、本次同课异构的三位老师以及九江三中的师生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她指出本次活动旨在推动九江市初中语文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合作交流,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评课发言环节,众多同仁多层次的探讨,让讲课老师、听课老师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随后,王芳老师对三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指出三位老师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的课堂,各有千秋,精彩纷呈。同时她也根据三位老师的自身特点,对她们的课堂提出了新的期待,并对全体初中语文教师的学习成长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最后,她与在座的教师们共勉,学习是最美的姿态,培训是最大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让我们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一路幸福相伴!
教研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次诗意的修行。会后,老师们纷纷表示,参加此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收获颇多。老师们在比较、反思、研讨中碰撞出火花、激发出灵感、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启发,日后定当继续孜孜不倦,深耕课堂,为九江初中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
撰稿:李萍
审稿:杨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