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晚报记者童颖冰)九江三中充分认识中国悠久而优秀的传统诗歌本身的审美及教育价值,一直高度重视常规古诗词教学,特别注重教师的文化建设,教师之间会以读书会、文化沙龙等形式进行交流总结。“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诗歌积累,才能多角度为学生解读作品。”高中语文备课组教师周贵彬表示,教师在文化建设上要身体力行,从个人的读书积累、诗歌创作、课堂引导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让学生真正爱上诗歌。
教师古典诗词创作劲头甚足,佳作迭出。该校教师黄赞水自学写古典诗词创作,自2011年8月起,已在各类报刊发表200余首,且有作品入选《当代中华诗词库》(甲午卷)、入编《第三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作品集》,2015年7月更出版专集《佩之诗文》,现为庐山市五柳诗社社员、九江市诗词联学会、江西省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及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氛围浓厚,课题频见,成果丰硕。2016年在校长张成卓的主导下,学校申报了一个国家级课题:“审美、体验与生成式的古诗词教学”,关注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以及生成。课题的六个阶段各有侧重:
初一阶段:针对不同类别的古诗词,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课内和课外),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词,有自己的审美角度,能够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有自己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
初二阶段:学生审视各类古诗词中感人的情境和意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诵读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和感悟,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学生能对古诗词进行改写(改写成优美的散文或是具有故事情节的小故事)。
初三阶段:引导学生在课堂与课外的体验过程中进行表演。同时,在部分班级中让学生登台当老师,在合作共享中体验古诗词的魅力,在体验中生成对诗词之美的最好诠释与表达,引导学生写出颇有意境的诗词。
高一阶段:学生能够把握住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够联系文化背景,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赏析角度,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学生在对各类古诗词的特点归纳和步骤归纳中感受古诗词的审美趣味,使学生在情感的丰富性和思想的深刻性上得到发展和提升。
高二阶段:学生已掌握一些鉴赏方法,明确了鉴赏中常用的术语,在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时,深入挖掘那个时代的文化,在文化的熏染下,将自己融入其间,在课堂与课外的体验过程中进行表演与创作,从而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高三阶段:学生在具有一定的古诗词分析、鉴赏与表达能力的基础上,登台当老师(发展阶段),能够全程演绎自己或是小组对古诗词的认知、审美、理解与感悟,甚至可以现场即兴创作,从而在合作共享中达到理性的与审美的境界。